全国乐居网 资讯中心 热点新闻

正文

如何理解“先立后破”?杨伟民:在经济治理中遵循规律,尊重市场
来源:中新经纬2024-01-19 12:24:29

  中新经纬1月18日电 (薛宇飞)18日下午,在中国新闻社举办的“国是论坛:2024年会”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杨伟民以“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为主题作出发言。他称,完善宏观经济治理,是党的二十大以及近年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反复强调的一个重大课题,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也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运行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杨伟民认为,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社会预期偏弱”,说明了当前存在一些困难,也与经济治理中时、度、效把握不无关系。因此,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方针――先立后破。

  他说:“‘先立后破’不是针对企业,不是针对消费者,也不是针对市场的,而是对政府的经济治理而言。经济发展中的立新与破旧是永恒的,经济发展过程就是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新动能与旧动能、新技术与成熟技术、新产品与老产品、新发展模式与传统发展模式等动态平衡的过程。如果在新的还没有成长起来的时候就淘汰旧的,会带来经济减速。”

  杨伟民称,先立后破,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在经济治理中遵循规律,尊重市场,处理好新与旧、立与破的关系,不能依赖本部门、本地区的认识而盲动。总之,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不仅具有长远意义,也对当前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紧迫性。

  对于如何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他提出,一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各项目标任务,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也就是说,不仅经济发展要靠市场配置资源来实现,生态保护、共同富裕、双碳目标等也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政府主要是通过法制进行规范,并辅之以经济政策引导市场的资源配置。

  二是,坚持推动经济发展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三是,坚持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宏观经济治理中要把握好各项目标、政策、手段之间的平衡,要把握好治理的时机、力度、效果,防止用力不均,方向相扭,顾此失彼、合成谬误、下猛药或者强刺激。

  多目标平衡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四大宏观调控目标之间的平衡;二是在经济发展、生态环保、生产安全、共同富裕、双碳目标等之间的平衡;三是把握好目标之间的主次。多目标并不是一样高,总是有首要和次要。对高质量发展也要全面认识,高质量发展是质量与数量的统一,只有数量没有质量,不是高质量发展。同样,没有数量也谈不上高质量发展,因为高质量发展首先还是要有发展,也就是有GDP的增量。

  四是,坚持政策取向一致性。宏观经济治理的政策是多样化的,但各项政策必须保持一致性,增强协同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五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尽可能减少指标,不应通过设置指标的名义干预市场和市场主体的行为。要区分指标的属性,国家“十一五”规划首次区分了预期性指标和约束性指标,并明确预期性指标是国家期望的发展目标,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预期性指标是不能够层层分解的,因为它是预期的,只是一种引导,不是约束。约束性指标是在预期性基础之上进一步明确并强化了政府职责的指标,政府要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实现。约束性指标是用来约束政府行为,不是约束企业行为和消费者行为的,不应该随意扩大约束性指标的范围,并压给各地方、层层分解。

  六是,坚持精准问责。实践证明,有些目标或指标不易通过分解到各地区、再层层分解的方式来落实,而且不是任何任务都能够精准责任到人。工作要落实,但抓落实并不等于抓问责。比如,一个行政区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减很难精确责任到人,如果非要找出一个责任人,并规定若完不成就要问责,那他就会面临经济学意义上的权衡取舍问题,很容易只顾一点,不顾其余。如果他有权分解,就会把责任推给下一级政府,最终就会落到没有权力再分配的最基层,最基层就是企业,最终很可能会出现一个小小的蝴蝶带来宏观经济运行的波动,或者说不稳定性。

  杨伟民最后称,完善宏观经济治理、提高经济治理效能,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当中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需要在实践当中不断总结提高,在理论上不断研究提炼。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薛宇飞:xueyufei@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魏薇 李中元

重要提示:本页面内容,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页面所载内容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最终以开发商实际公式为准。商品房预售须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用户在购房时需慎重查验开发商的证件信息。本页面所提到的房屋面积如无特别标示,均指建筑面积。

楼盘点评

    暂无评论, 您可以发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