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乐居网 资讯中心 热点新闻

正文

从BlueRun到Lanchi,蓝驰创投的变与不变
来源:投中网2023-09-13 12:53:13

在独立于硅谷风险基金BlueRun Ventures十余年后,蓝驰创投选择不再与其共享「BlueRun」这一品牌名,并宣布其英文品牌变更为「Lanchi Ventures」。

从募资到组建独立的中后台团队,蓝驰创投早已完成了成人礼,而之所以一直以来沿用着BlueRun Ventures China的英文名称,更多是「出于相同的投资理念和深厚情谊」。

谈及本次更名的原因,蓝驰在官方声明中表示:随着华人创业者的创新范围扩展至全球,蓝驰创投的被投公司也逐渐呈现出全球化特点。“一个独立的英文品牌有助于更好地服务创业者。”

在红杉中国更名并与美欧、印度/东南亚团队分家后,这已经是第二家更换英文品牌名的老牌美元基金。这是一个开始,重要的是接下来故事将如何续写:对蓝驰而言,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寻找新物种

作为一家带有硅谷基因的投资机构,对创新的追求使得蓝驰一直保持着对「早期」和「科技」的坚持:在Pre-A、A轮的阶段投资,和创业者一起从0到1,重新定义未来科技与生活。而这个愿景也驱动着蓝驰去寻找有能力进行颠覆式创新的新物种。

这就要求机构必须做到超前识别周期、判断创新风向标,才能与领先时代的创业者同行。

在2012年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进入尾声时,蓝驰创投即开始布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2016年前后,蓝驰创投关注到了新能源、机器人、智能硬件等产业的潜力;2018年左右,硬科技已经成为蓝驰创投的重要主题;今天,蓝驰创投表示,他们关注的仍是能重新定义未来的前沿科技,如新一代AI、第四代半导体、可控核聚变等。至今,蓝驰创投已累计支持近200家创业企业。

除了保持前瞻性,组织的持续迭代也是找到新物种的重要基础。在中国的18年,也是蓝驰创投吸纳人才、构建募投管退等机构化专业能力的18年。

在被中国市场成就的同时,蓝驰创投也试图通过构建本土生态的方式,来关注引领下一个时代的创新土壤。目前,蓝驰创投已逐步建立了涵盖创业者、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产业标杆的早期科技创新生态,广泛连接处在科研成果转化以及商业化节点上的机构和人才。

深耕中国,面向全球

市场早已发生变化。

有数据显示,2022年专注于中国的私募股权基金募集的美元资金锐减逾80%,创下2010年以来最低水平。另据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2022年,共14家中企在美国资本市场IPO,IPO数量同比下降62.16%;募资金额共计85亿元,IPO规模同比下降90.41%,降幅剧烈。

另一面,2022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新募人民币基金6974支,同比上升2.4%;披露募集金额19086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0.4%,人民币基金的募资数量和金额双双创下历史新高。本土化,已经成为一级市场面对的共同课题。

而同时,在科技创新时代下,基于中国领先全球的人才优势和产业优势,中国创业者也在面临着建立全球化品牌的时代机会。蓝驰创投在声明中提到的更名原因,其实指向了两个群体:其一是蓝驰尚未投资的、在全球扩展业务的中国创业者,其二是蓝驰的一些被投公司也已经开始全球化。

从整体的市场情况看,这两个创业者群体大多是借助中国的比较优势,来抓住科技全球化带来的「世界品牌」机会。这也符合蓝驰在声明中重申的「深耕中国,面向全球」战略。

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下,「深耕中国」和「面向全球」已经成为美元基金需要同时行进的两条路径。不止蓝驰创投,越来越多的美元基金正在用行动证实这一点,比如今年红杉全球宣布了三个区域的独立运营,以及红杉中国的英文品牌更新。

本土市场的变化已无需赘言。尤其在硬科技发展的时代,中国对发展卡脖子领域技术的重心转移,注册制的全面开放等等现象,这些都标志着人民币基金将在中国风投市场大展拳脚。作为一家双币基金,蓝驰创投在人民币基金上的优秀表现,以及在硬科技赛道上的前瞻下注,也使得他们颇受人民币LP的青睐。一个例证是,2022年蓝驰创投完成55亿元新一期人民币及美元基金的募集,一举刷新当年国内早期基金的募资记录。据投中网了解,该期人民币基金的募资仅用了6个多月的时间。

而在海外市场方面,蓝驰创投的被投企业中,布局海外市场的比例超过50%。其中,高仙机器人在6年中相继进入5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法国、德国等27个欧洲国家;而宜买车已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最大出口平台之一。同时,蓝驰今年投资的UniUni则是一家尾程配送平台,在完成覆盖加拿大后,已成功进军美国物流市场。

对蓝驰创投来说,今天是变更英文品牌为Lanchi的第一天,也是深耕中国18年来特别的一天。当中国的比较优势迎来全球需求,必将激发全球新周期,蓝驰创投作为机构陪跑者,也将始终与优秀的创业创新公司同行。


重要提示:本页面内容,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页面所载内容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最终以开发商实际公式为准。商品房预售须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用户在购房时需慎重查验开发商的证件信息。本页面所提到的房屋面积如无特别标示,均指建筑面积。

楼盘点评

    暂无评论, 您可以发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