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乐居网 资讯中心 热点新闻

正文

百位学者预见2024|王青:建议引导中国汽车企业全球布局
来源:中新经纬2024-02-10 17:14:29

  中新经纬2月8日电 题:建议引导中国汽车企业全球布局

  作者 王青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实现高速增长,是汽车销量增速明显提升的关键支撑因素。在2024年,预计出口增幅将有所回落,但依然会是决定汽车销量增速高低的重要因素。

  汽车出口量大幅增长支撑了汽车销量高增长

  在汽车出口的带动下,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规模首破3000万辆大关,有效支撑了消费大盘企稳向好。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汽车销量实现3009.4万辆,同比增长12.0%,增速较2022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见图1),刷新全球单一经济体销量纪录。全年汽车类商品零售额达到4.9万亿元,同比增长5.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3%。

  结构性因素是支撑2023年中国汽车销量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主要体现为“三高三低”:出口量增速高、国内市场增速相对较低;新能源汽车增速高,燃油汽车增速低;商用车增速高,乘用车增速相对较低。

  从汽车出口方面来看,在2021年以前,由于汽车出口量较少,总销量与国内销量差距不大。随着中国汽车出口量猛增并跃升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对销量进行结构分析的必要性日益显现。2023年中国共出口汽车491.0万辆,占汽车总销量的16.3%,同比增长57.9%,对总销量的贡献率为55.7%;同期国内销量为2518.4万辆,同比增长6.0%,低于总销量增速6个百分点(见图2)。

  汽车出口增长对总销量高增长形成关键拉动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增长对总销量高增长形成关键拉动作用,未来1-2年中国汽车出口格局也会出现新变化,出口增长动力将有所转弱。

  一方面,中国汽车出口高增长的窗口期在缩短。依据国际经验,全球汽车大国出口量并非线性增长,一般都经历了内销为主、出口为主和全球布局三个阶段。当出口量达到一定规模后,为了突破贸易壁垒和降低成本等,主要汽车出口国都会通过全球布局生产来替代整车出口,出口量也快速回落并相对稳定(见图3)。

  德国于1962年汽车出口量突破100万辆后,成为欧洲最大的汽车出口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德国通过海外建厂和兼并重组实现了全球化布局。从1970年到1995年,德国汽车出口量在20多年里仅增长26.6%,大部分整车出口已被本地化生产所替代。2004年,德国国内汽车产量为557万辆,但在全球的汽车总产量超过1300万辆。2000年到全球新冠疫情暴发前,德国汽车出口量大致维持在450万辆。

  日本汽车产业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快速发展,在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的助攻下,日本汽车出口量迅猛增长,到70年代末已达到600万辆规模。此时美国开始抵制日本汽车,英、法、意等欧洲国家也对日本汽车实施配额或市场占有率等贸易限制。在美国施压下,日本在1981年对汽车自主出口进行限制;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后,日本汽车出口再遭重创。面对贸易壁垒和日元大幅升值,日本于80年代后期开始,海外建厂的重点从东南亚转向全球布局。到90年代末,日本海外汽车产量达到600万辆规模,出口量则从高峰时期的近700万辆骤降到400多万辆;2010年到疫情前,日本汽车出口量基本稳定在470万辆左右,而其海外汽车产量提升到2000万辆规模。

  到新冠疫情暴发前,德国和日本汽车出口量大致维持在450万-470万辆,占全球汽车产量比重均稳定在5%左右。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接近500万辆,占全球产量比重已经达到5%,在欧洲市场占比快速提升到15%左右。面对日益严峻的碳壁垒、关税壁垒和“双反调查”,中国整车出口高速扩张的窗口期也在缩短。近年来,中国汽车企业逐步加快海外布局,泰国、墨西哥、巴西和俄罗斯等国成为布局重点。

  另一方面,中国出口持续高增长的支撑条件不足。一是欧洲市场动力变弱。2023年中国向欧洲出口汽车195.7万辆,同比增长120%,俄罗斯高达90.9万辆,对欧洲市场的贡献率高达70.0%,而2022年贡献率仅为10.9%。如不含俄罗斯,中国对欧洲出口量增长44.0%,增速较2022年还降低了37.5个百分点。2023年俄罗斯国内汽车销量为105.9万辆,在受到制裁和深陷乌克兰危机背景下,中国依靠俄罗斯拉升欧洲市场已无空间。与此同时,2023年中国对全球其他主要区域汽车出口增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见图4)。

  二是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速回落。根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发布的数据,2023年中国共出口新能源汽车172万辆,同比增长59.3%,增速较2022年回落了41.7个百分点。亚洲和欧洲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主要出口市场,分别占到新能源汽车总出口量的41%和37%,2023年中国对亚洲和欧洲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速开始放缓(见图5)。

  三是出口环节库存持续增加。在统计出口量中,有一部分仍在保税区、国外经销商库存等流通环节。俄罗斯一家汽车经销商表示,目前已积压了4500多辆中国车,库存达到202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些流通库存汽车将在海外转化为供给,特别是在欧洲国家先后取消补贴、对中国汽车贸易政策不明朗等情况下,海外经销商对进口中国汽车也更为谨慎。

  整体来看,中国汽车市场仍处在疫后恢复阶段的大趋势并未改变。2024年,国内汽车消费会向潜在增长率回归,出口增速虽有回落,但仍然会明显高于国内销量增速,全年汽车市场增速很大程度上仍将取决于出口增长情况。预计全年汽车国内销量约2600万辆,同比增长3.0%-3.5%;出口量约为570万辆,同比增长15%-18%。

  三、对促进中国汽车出口平稳增长的思考

  要持续巩固提升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有效化解内外部矛盾问题,应把握好国内市场与出口的关系。对内,需加强国家引导,把握好汽车出口的节奏,避免从国内卷到国外;对外,要加强贸易谈判,为中国汽车出口和汽车企业走出去创造好的国际环境。

  一是稳扎稳打推动汽车出口增长。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新技术的交汇点,也是未来全球高度关注的产业竞争制高点之一。随着中国汽车出口规模和全球市场占有率的提升,不可避免会面临更加不利的贸易壁垒和限制。例如美国出台“通胀削减法案”“电动汽车税收减免的拟议新规”,限制中国汽车和动力电池进入美国市场。欧盟也先后出台“净零工业法案”“关键原材料法案”等,从碳足迹、电池回收、回收材料使用、尽职调查等多个方面阻碍中国汽车进入。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对中国电动汽车出台限制政策,例如土耳其宣布对中国纯电动车加征40%关税。未来中国汽车出口并非规模越大越好、增长越快越好,这将更加刺激欧美加快出台保护性限制性政策,进一步缩短窗口期。需要国家把握好汽车出口增长节奏,避免国内汽车企业把价格战从国内打到国外,降低中国汽车在海外的认同感和竞争力。

  二是统筹兼顾汽车产业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积极扩大开放、融入全球,是中国成为汽车大国的重要基础和经验。巩固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力,不仅要靠持续提升技术和产品竞争力,也要依靠市场开放。为了避免围堵打压,我们更应该聚集全球要素资源,支持和吸引全球汽车企业共同开拓国内市场,加快产业、技术和市场创新发展,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格局,增加对中国实施各种壁垒和限制的成本,提升“以市场换市场”的谈判能力。

  三是引导汽车企业全球布局。增强国家汽车出口规划和信息预警功能,将汽车列入双边多边经贸谈判条款,引导企业技术、标准、研发、生产等方面,重点加强与欧洲、东南亚、中南美全方位合作。加强国家指导和协调,弱化汽车企业在资源获取、整车出口和海外布局中内耗内卷;引导国内企业灵活采用整车出口、当地建厂、合资合作等多种路径,提高项目合规性包容性。鼓励整车、动力电池、充电设施等上下游企业协同“走出去”,强化品牌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海外业务可持续性。

  四是降低中国技术风险和被替代风险。以新一代电池和燃料电池技术为重点,支持国内企业强化前沿和关键技术研发;支持汽车产业链全球深度布局,提高国外新能源汽车配套水平和电池装机量,持续保持产品性价比。“开源”“节流”并重,完善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追溯及回收利用制度和标准,加快提升镍、钴、锂等再生料的国内供给能力,更加符合欧洲进口新标准和新要求。(本文中总销量为国内厂商批发销量,包括出口量和流通库存量;国内销量为总销量减去出口量;国内实际销量为国内销量加上进口量,即:总销量=国内销量+出口量,国内实际销量=总销量+净进口量。)(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宋亚芬

重要提示:本页面内容,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页面所载内容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最终以开发商实际公式为准。商品房预售须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用户在购房时需慎重查验开发商的证件信息。本页面所提到的房屋面积如无特别标示,均指建筑面积。

楼盘点评

    暂无评论, 您可以发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