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乐居网 资讯中心 热点新闻

正文

黄益平:消费最终要由收入和信心支持
来源:中新经纬2023-03-21 14:49:26

  中新经纬3月20日电 题:消费最终要由收入和信心支持

  作者 黄益平 北大国发院副院长、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过去几十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和投资的作用显著,但消费相对疲软;二是过去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低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扩张,生产成本较低、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随着高质量发展对效率提高、技术进步提出更高要求,中国曾经非常擅长的“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将来不得不发生改变,今后更多要靠国内市场来推动。

  消费非常关键

  目前,投资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出口形势比较严峻,消费短期内也并不十分乐观。中国消费在2000年至2010年相对疲软,2010年至2020年有所复苏,但目前受疫情冲击又再度乏力。

  消费疲软受何影响?第一,居民家户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不高。第二,居民家户之间的收入分配不平等,影响到社会总需求。第三,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放开,经济活动恢复正常,2023年的社会消费会有反弹,但老百姓的消费不太可能出现“报复性反弹”,报复性消费最多在高收入阶层和个别消费领域出现。

  因此,2023年的经济稳定还是要靠投资。制造业的投资能不能起来取决于国内外订单的恢复情况。政府用于基础设施的投资,比如新基建、数字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资仍将对稳经济发挥最大的作用。

  宏观经济反弹,微观仍存在困难

  2023年,宏观经济反弹,是因为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经济活动会恢复,经济增长会复苏。

  微观层面,首先是消费快速复苏比较困难。一方面,经过三年疫情,居民资产负债表已经变得比较困难,有一些储蓄消耗殆尽,且有不小的零储蓄群体。尽管中国也有高收入人群,受疫情冲击严重的服务类消费也有明显反弹,但整体的消费只是温和复苏。

  另一方面,微观层面的困难还包括中小微企业。中小企业吸纳了全国80%的城镇就业,保企业就是保就业和民生,最终对稳消费、稳经济、稳增长有帮助,在做法上主要是让金融机构给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过去三年中小企业贷款的增长说明金融机构顾大局,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政策也存在与经济规律不合的问题。在经济困难且中小企业发展不稳定时,银行对企业放贷应更加谨慎。从积极的角度看,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得到缓解,但另一方面,民企的资产负债率越高,杠杆率越高,下一步发展的约束和挑战越多,这是尤其需要注意的问题。

  新的增长模式

  当步入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就需要新的增长模式。

  从经济学角度来讲,高质量发展就是效率提高、技术进步,增长不能再是过去那样粗放式了。过去中国具有低成本优势,增长方式是粗放式的要素投入型增长。现在中国需要生产具有更高附加值、更高技术含量和更高质量的产品才能保持国际竞争力,否则就会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很多国家因为生产成本提高,但没有能力创新产品,使经济增长难以为继。就此而言,未来的增长要更加关注创新。同时,经济全球化趋势已出现逆转。过去中国的增长模式是“两头在外”,今后则更多要靠国内市场来推动。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国内经济大循环的核心有两点,即供给和需求,关键是把这两个核心点循环起来。

  供给方面,中国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已从改革开放之初的200美元上升至12700美元,人民生活水平有极大改善,劳动力成本也提高很多,所以必须要生产与成本相匹配的产品,才能在国内外市场保持竞争力。

  供给方面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创新。经济学认为创新最终体现在总要素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持续改善,产品的附加值比例不断增长,即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

  在这个意义上,新经济模式的核心问题是能否实现创新。如果能创新,供给才能持续增长。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越过16000美元后不再容易保持增长。这也是中国将来的挑战。

  同时,创新是全方位的创新,既可能是学习模仿式的创新,也可能是原创性的科技创新,还可能是商业模式创新。这些创新都很重要,但决策层可能会更加偏好科技创新。不管是哪种创新,最终要看能不能提高生产效率。

  需求方面主要指消费。中国的投资相对强劲,消费能不能起来对经济可持续增长很重要。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增强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一直被强调,而国内需求归根结底就是消费。

  消费能在经济增长中发挥多大作用?学界对此有很多争议。我的看法是,未必一定靠消费拉动需求,如果没有真实的消费动力,消费的拉力也不可持续。因此,我不太赞同所谓“刺激消费”的说法,因为消费最终要由收入和信心支持。拉动消费需要有完善的社保体系,要让老百姓手上有100块钱时就敢于都花出去,而不是存下50块钱以备不时之需。

  消费在经济中应该有一个适当的比例,因为如果没有消费需求,投资就会变成过剩产能,最后增长也无法持续。中国投资很强劲且消费相对疲软,但为什么产能过剩的问题一直没有爆发?因为产品大多出口海外,尤其是美国。美国消费很强但投资不足,与中国刚好相反,两者互补。然而,过去通过出口来消化国内过剩产能的做法在未来或将失效,因为出口局面改变,消费在经济中的比例需要提高。

  消费占经济的比重多少才合适?目前中国消费占GDP的比例约为55%,日本约为75%,英国、美国都在82%以上。如果中国的消费占比达到75%,对中国经济甚至世界经济都将带来巨大影响。(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张芷菡

标签: 恢复 成本 产能
重要提示:本页面内容,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页面所载内容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最终以开发商实际公式为准。商品房预售须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用户在购房时需慎重查验开发商的证件信息。本页面所提到的房屋面积如无特别标示,均指建筑面积。

楼盘点评

    暂无评论, 您可以发起评论